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
2018-08-13
注:1.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2.当采用表中“()”内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时,计算应用比例及得分应采用对应“()”内的数据。
3.高精度模板施工工艺是指采用铝合金模板、大钢模板等施工工艺以达到免抹灰的效果且成型构件平整度偏差不应大于5mm的竖向构件成型工艺。
2.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比例应按以下方法计算:
当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含叠合构件)时,按下式计算:
q1a=v1a/v×100%
式中:q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叠合)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v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混凝土构件体积之和(含叠合部分现浇混凝土体积),当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时,符合本细则装配率计算第3条规定的预制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也可计入计算;
v──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
当采用高精度模板施工工艺时,按下式计算:
q1b=v1b/v×100%
式中:q1b──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高精度施工工艺的应用比例;
v1b──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采用高精度模板施工工艺现浇混凝土体积之和;
v──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
3.当符合下列规定时,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
(1)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段和高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积。
(2)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
(3)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截面较小尺寸小于800mm时,取800mm)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土体积。
(4)预制墙板两端的端柱或边长不大于600mm的暗柱。
4.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q1c=a1c/a×100%
式中:q1c──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a1c──各楼层中预制装配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a──各楼层建筑平面总面积。
5.预制装配式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可包括:
(1)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
(2)预制构件间宽度不大于300mm的后浇混凝土带水平投影面积;
(3)金属楼承板和屋面板、木楼盖和屋盖及其他在施工现场免支模的楼盖和屋盖的水平投影面积。
6.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q2a=a2a/aw1×100%
式中:q2a──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
a2a──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w1──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外表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7.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或围护墙与保温、隔热一体化的应用比例应按下方法计算。
当采用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时,按下式计算:
q2b=a2b/aw2×100%
式中:q2b──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
a2b──各楼层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做法的围护墙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w2──各楼层围护墙外表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当采用保温、隔热一体化时,按下式计算:
|